花季的年龄,应该珍爱青春,敞开心扉,感受多彩生命,编织人生梦想,实现精神成长。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成长的变化、课业的加重,环境竞争的激烈,本应肆意张扬的他们压力越来越大、情绪的稳定性日趋消减,“抑郁”、“迷茫”、“暴躁”等问题随时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2月11日,由高新区团委主办,怡园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承办的心理赋能沙龙顺利举办。来自怡园街道青年社会实践平台的20名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,释放焦虑,畅意互动,在开学前来一场心与心的交流与治愈。
沙龙活动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国家心理辅助专员、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、威海二中教师丛萍作为心灵捕手,以“成就更好的自己”为主题,展开了一场平等、自由的话题讨论。
不同于以往的沙龙,此次活动,丛老师准备了学习困扰、人际沟通、情绪管理、自我探索4个话题,由青年志愿者们自己选择想要讨论的方向。
志愿者康迪率先做出话题选择,她的高中生朋友在学习过程中,产生了焦虑情绪,没有学习的目标与动力。这个话题是目前高中人群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。对此,丛老师借助“哈佛目标金字塔”理论,指出目标对人生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,越早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对自己、对社会乃至国家最大的负责。
随后,丛老师通过“三个圈”的逻辑,清晰地总结了在人生中“我能”、“我爱”与“需求”间的关系,形象的指明了人生最佳定位点如何选择。
通过冬奥明星谷爱凌、北大高材生周浩、“西少爷的肉夹馍”店长的故事,来自威海一中的徐若潇和陈英瑞就目标话题分享了彼此不同的观点。
“人际交往”作为第二个话题由陈瑞英同学提出。“社恐”作为当下的流行语,也同样存在于高中生人群中。性格的变化与差异,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社交恐惧的问题。在丛老师的引导下,在座的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对比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社交情绪,发现了青春期里的社恐是成长过程的正常反应,并不属于心理问题,更谈不上病症二字。针对性格与社恐的关系,丛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不要自我定位,学会接纳自己,以爱为底色,健全人格魅力,学会情绪的“秘密”释放。
“我是谁”、“我从哪里来”、“我怎样”、“我要到哪里去”、“我如何去那里”有了前几个话题的带动,针对这五个自我探索的问题,青年志愿者们的互动也更加积极、主动,不在拘泥于师生的紧张感,更多的是朋友间的畅聊。威海实验高中的慕妍冰以玩笑的方式,提出了“我怎样”的小困惑;威海一中的徐若潇清晰的介绍了“我是谁”……丛老师针对大家的介绍一一给予了分析。成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,相信大家带着心灵五问的思考,探寻开启内心的钥匙,可理清自己的矛盾和迷茫,激发自身的智慧与潜能,找到扬帆远航的方向。
活动的最后,丛老师并没有按自己的计划推进话题,而是尊重青年志愿者们的意愿,讨论了计划外的话题。整个沙龙过程中,青年志愿者们感受到的是平等、是自由。丛老师如沐春风的话语,引导着每个人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亲切的态度让所有参与沙龙的青年们放下了防备与焦虑,敞开心扉,欢声笑语间尽显青春之光彩、青春之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