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,“两新”组织成为青年人聚集的重要领域,加强“两新”组织团建工作,增强共青团对“两新”组织中青年的吸引和凝聚,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。威海团市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,抓长远,重实效,走出了一条“企业支持、青年欢迎、成效显著”的“两新”组织团建工作新路子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基本前提,以企业主满意为最大目标,以满足青年需求为工作切入点,不断扩大团组织在“两新”组织中的覆盖面,全面提高团组织在“两新”组织青年中的影响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。
二、特色做法及运作模式
找准团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结合点,将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青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“五抓”,即:“抓基层调研,抓党建带动,抓组织覆盖,抓活动开展,抓规范管理”,使团组织在“两新”组织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,团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(一)抓基层调研,团建情况得以全面掌握。坚持“眼睛向下,重心下移”,3月初开始,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“两新”组织团建大调研活动。通过登门拜访、座谈交流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,对全市“两新”组织共青团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,并登记造册,做到底数清、目标明;对“两新”组织建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与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,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,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,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(二)抓党建带动,团建合力进一步加强。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,8月份,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《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》,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目标、步骤、主要任务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。通过强化党组织在思想、组织、班子、队伍、作风建设和工作发展上的带动,使“两新”组织的团组织努力实现“五个有”的标准,即“有一支队伍、有一套制度、有一处活动场所、有一系列活动、有一笔经费”。同时,我们还实行了“两新”组织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、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和实名制考核制度等。
(三)抓组织覆盖,分类指导成效明显。针对基层不同实际情况,重点探索推广了三种建团模式。一是寻山集团的村企联合建团模式。荣成寻山集团为村办改制企业,公司充分利用村里团组织工作健全的优势,协调村企联合成立了团组织;二是文登长江糖酒有限公司的企企联合建团模式。文登长江糖酒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连锁企业,现有直营连锁店和加盟店370多家。公司按照属地管理、就地依附的原则,实行企企联合建团。按照销售网络及团员青年职工分布划分为6个区域,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团支部,由分店企管干部任团支部书记,负责团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。三是荣成普利姆皮草有限公司的产业链建团模式。荣成普利姆皮草有限公司是一家皮草生产经营企业,与其相关的饲料生产、动物养殖等、毛皮加工等企业十几家,考虑到企业规模小、其关联性强的特点,组织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团组织。
(四)抓规范管理,团组织影响力不断提升。我们坚持从源头上抓起,规范新建团组织运作。从团委的成立申请到新团员的发展,从团员代表大会召开到团干部的选拔,从档案资料的建立到“评先推优”工作开展,各个环节都层层把关,严格要求。6月份,环翠楼大药房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团干部竞争上岗机制,通过公平公开竞争,选出了公司团委书记及班子成员,各分店选出了团支部书记,把真正有能力、关心青年工作的青年选到了团的工作岗位。同时,对“两新”组织的团干部加强培训。10月份,举办了全市基层团干部培训班,新建团组织的“两新”团干部全部免费参加培训。为了方便新建团组织学习查阅团务知识,我们编写了《威海市团的基础性工作建设要点》读本,并且将共青团基础性工作中常用表格汇编成册,下发到每一个“两新”团组织,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团组织的运作。
(五)抓活动开展,团建氛围日益浓厚。活动是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手段,我们根据青年的特点,结合企业利益,在“两新”企业中重点开展了“希望”技能培训班、青工技能竞赛、“五小”攻关、青年岗位能手评选、青年文明号创建等一系列活动。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团员青年业余文化生活,增强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吸引和凝聚,又提高了青年的综合素质和爱岗敬业的热情,受到团员青年的欢迎,得到“两新”组织负责人的认可,对还未建团的“两新”组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。
三、取得成效
2009年,威海市全市新建“两新”团组织100余个,截至目前,全市符合团建条件的“两新”组织2912家,已建立团组织的有1402家,建团率达到48.1%;同时,在暂未建团的“两新”组织中,团的活动已经开展起来,青年职工对团的认知和感情进一步加深,团组织在“两新”组织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得到了“两新”组织负责人的认可。